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南京学区房成交价降回5月前
 
人民房评:应该让失信开发商付出更高代
 
北京1月份楼市成交75亿元创三年新低
 
近20城放松落户抢人才 变相调低购房
 
政治局会议定调2018年楼市:调控或
 
市场观察:楼市“再松绑”并非鼓励炒房
 
捍卫楼市调控成果储备武器该出手了
 
北京二手房价松动 限购令下商用楼被逆

 

 
 
           新闻动态

今年中国楼市将继续高温 未来两年或进入低迷态

发表日期:2007/3/2 21:10:20 点击数:984

    中国证券报日前独家获得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预测,早则2008年,迟则2009年,中国住宅市场将进入较为低迷状态。报告建议,工业化完成前要长期抑制房地产增长;加快出台不动产税,可按人均30平方米进行税收减税,超过部分征收保有环节税。
      此外,报告预测,2007年国民经济增幅可能首次降至10%以下;投资增长可能“先抑后扬”,预计增长22%;住宅投资将会进一步高涨;消费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预计增长13%;出口或将明显减速,预计增长18%;物价水平将有所抬头,预计CPI增长1.5%-2%。
   
      今年楼市将继续高温 未来两年或进入低迷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我们对2006年房地产发展的基本判断是:住宅投资高温不退,房价增幅继续偏高,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不明显。
   
      去年调控效果不明显
   
      住宅投资增长逆宏观调控逐季上场
   
      2006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增幅呈逐季回升的态势,宏观调控在房地产投资上效果极不明显,而且是越调越高。1-10月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6.8%,比1-6月的增幅31.3%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8至10月份当月增幅分别为21.5%,23.6%和16.8%,比5至6月份的30%以上增幅明显回落,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但作为近几年投资过热的主要热源的住宅投资增幅却“逆向上升”。1-3月住宅投资增长23.1%,1-6月份则上升到28.2%,1-9月份则上升到29.5%,比上年同期加快8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幅高达36.5%,9月份增幅仍在30%以上(为31.4%)。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已取得较好成效,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目前房地产投资增幅比城镇投资增幅要低。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过高增长持续了7年,而住宅投资过高增长更是持续高达9年,城镇投资保持25%以上增长则不过持续4年,同样的增幅显示的过热的程度完全不同,目前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不仅显示持续多年的房地产投资过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在继续蔓延扩散,特别是2006年以来逆宏观调控大幅上扬。这也就是说总体投资增幅有所放慢,但投资过热的主要热源仍然“高烧不退”。二是6月份以后,当月住宅投资增长比当月城镇投资增幅更快。三是城镇投资增幅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在三季度出现了明显回落,而住宅投资增长却逆宏观调控而加速。
   
      除长三角以外的其他地区,住宅投资全面加速,房地产热呈区域性扩散态势
   
      2006年以来住宅投资明显加速的地区包括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除长三角以外的其他重点沿海地区。1-10月累计,中部地区住宅投资增长43.7%,西部地区增长41.3%,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6个和3.9个百分点。而1-10月全国平均住宅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5个百分点,说明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和沿海其他地区。不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200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长继续调整,是对前几年持续过快增长的一种矫正。1-9月累计上海、浙江、江苏住宅投资同比增长1.2%、5.2%和20.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幅。
   
      除长三角以外的其他重点沿海地区明显加快既是长三角的转换效应,也是一种扩散效应,表明房地产过热形势更加严峻。沿海地区住宅份额大且明显加速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山东、
   
    福建和辽宁。2006年1-9月累计,以上五个省市住宅投资增幅分别为17.9%、30.2%、40.7%、38.3%和43.0%,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9.1个、20.5个、8.8个、10.5个和24.4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这显示,前几年异常过热的长三角房地产热已在沿海地区明显扩散。
   
      房价增幅继续保持高位,且扩散态势明显
   
      1-9月全国平均新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长5.5%,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但更重要的除长三角以外的其他沿海重点地区房价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一起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即房价快速增长也呈明显的区域扩散态势。前9个月,北京新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深圳、广州、福州、厦门新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增长12.8%、6.2%、7.0%和8.0%,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1.9个、2.8个和3.3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住宅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很大,如果按加权平均,估计2006年的房价增幅并没有下降。
   
      房贷等资金来源继续保持过快增长
   
      2006年以来,银行贷款、外资及其他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追逐力”继续上升。在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2005年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分别增长21.4%、10.4%和17.2%,2006年1-9月份三者分别增长49.4%、46.6%和23.8%,分别比上年全年快28个、36.2个和6.6个百分点。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内贷款月末增幅均在40%以上,6、7月份达到最高峰。
   
      未来供给过剩压力增大
   
      尽管短期看住宅房地产增长仍十分强劲,但市场存在内在调整的要求,房地产供给过剩的压力增大,潜伏着长期低迷和价格明显回落的风险。
   
      1、需求增长减速趋势明显
   
      首先,全国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持续下降,已降至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1-9月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分别为35883.3万平方米和32320.7万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2.5个和12.2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面积在2002-2005年间,分别增长19.6%、28.9%、13.7%和15.3%,四年平均增幅为了19.4%。销售面积增幅的逐步回落,说明高房价开始对住房需求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在需求减速的情况下房价继续大幅上涨主要是房地产商操纵供求关系的结果。
   
      其次,销售额增幅也在明显放慢。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2415.3亿元,同比增长18.0%,比上年同期回落15.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增幅低8.9个百分点,2004年增幅为30.0%,即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长在逐年放慢。其中1-9月累计住宅销售额为10346.8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7.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更大。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北京、上海、浙江等重点地区销售额(或销售面积)增幅的明显下降,都说明高房价正在对住房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2、供给将逐步释放,形成供大于求的压力
   
      供给增长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房价应是稳中趋降的,但受房地产商对供应量的操纵,短期供给小于需求增长,因而造成房价的不合理上涨。但累积的供给能量迟早会释放,中期看住宅供给将明显大于需求,价格将回落,不仅增幅回落,不少城市绝对房价也会下降,靠地方政府托市所形成的房地产繁荣也会受到居民购买力的限制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
   
      (1)虽然前几年最终住宅供给增长持续地慢于住宅需求增长,但中前端供给增长持续地快于需求增长速度,预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出现住宅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
   
      中前端供给增长主要是指住宅投资增长和施工面积增长。2001-2006年间(预计2006年增长28%),住宅投资年均增长26.0%,住宅施工面积年均增长20.5%(预计2006年增长19%),而住宅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8.8%(2006年预计增长12%),5年来投资和施工面积增幅比销售面积增幅分别快7.2个和1.7个百分点。
   
      (2)由于存在一定比例的泡沫化需求,实际有效需求增幅比供给增幅更低,泡沫化需求使短期供求相对平衡,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但中长期看泡沫化需求将逐步被挤压,这使住宅投资过剩更为明显。实际的住宅需求增长应包括城市化对住宅的需求、原有城市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增长应不超过15%,即存在较大的泡沫化需求成分。因为高投资将形成高的供给能力,自1998开始到2006年止,我国住宅投资连续9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年递增率为27.7%。即供给增速比需求增速高10个百分点以上,所以过几年住宅过剩是必然要出现的。
   
      (3)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住宅需求增幅将会继续下降,主要是当前全国多数地区房价已经偏高,过高的房价将对需求增长产生越来越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供给增长仍然没有放慢的迹象。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几年以后,住宅市场将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形势,从而导致住宅投资和消费出现较明显的调整。我们预计中国房地产早则在2008年开始,迟则到2009年,将进入较为低迷的状态。
   
 

关闭

公司地址:南京湖山路369号 公司电话: 025-84467158(白天) 公司热线: 13913989805(24小时) 联系人:方正先生 
网络技术支持: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苏ICP备07030739号   2007© 方正验房